五大行平均不良率超1.5%,1.7万亿不良资产处置进入“超车道”

作者:盘山集团 日期:2020-11-19

截至10月30日,国有六大银行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悉数出炉。六大行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为8511.09亿元,有所下降,同时受疫情及宏观经济下行影响,前三季度六家国有大行资产质量压力陡增。除邮储银行不良资产率下降之外,工行、农行、中行、建行及交行全部上升,平均突破1.5%,这意味着,未来不良资产供应“开闸”,也意味着第四季度银行业的1.7万亿不良资产处置必须进入“超车道”。



▌五大行平均不良率达到1.55%

国有大行中,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交通银行,截至9月30日,该行不良贷款余额970.14亿元,较上年末增加189.71 亿元,增幅24.31%;不良贷款率1.67%,较上年末上升0.20个百分点。

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攀升至1.50%以上。截至9月30日:
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.55%,较上年末上升0.12个百分点;
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.53%,较上年末上升 0.11 个百分点;
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1.52%,比上年末上升0.12个百分点;
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.48%,比上年末上升0.11个百分点。
五大行平均不良率达到1.55%。
五大行历年不良率

不良率数据唯一出现下降的是邮储银行,数据显示,截至9月末,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.88%,较6月末下降0.01个百分点。

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预判,从目前的数据来看,除了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以外,其他国有大行不良率均较上半年有所上升。另外,银行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趋严也是不良率水平上升的原因之一。

对于不良资产市场来说,国有大行来不良率超过1.5%就意味着供应开闸。超过1.5%,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增加。2013年以来,五大商业银行不良率开始攀升,到2016年基本都超过1.5%,正是在这几年工农中建交以极大的力度处置资产,每年向AMC转让规模一度超过千亿元。

从历史来看, 2013-2017年不良资产转让从不足千亿元到维持5000亿的水平,这与大型商业银行2013、2014年不良率的快速攀升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行2014年不良率集体上升时,市场供应大幅增加。

▌1.7万亿不良资产处置进入超车道

截至2020年8月末,我国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为3.7万亿元,不良率达到2.14%,比年初增加0.11个百分点。业内人士分析,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,年内可能突破4万亿。

截至2020年6月末,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2.74万亿元,较上季度末增加1243亿元,同比增长22%。不良贷款率为1.94%,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.1%,均创下近十年新高。

根据不完全统计,来自信托、理财、资管等非银部门的不良资产供给至少接近8000亿元。

由于疫情期间信贷扩张,不良贷款又有一定的滞后性,不良率水平存在继续攀升的可能,商业银行的不良处置也会在未来面临持续压力。

为缓释不良风险,监管部门近来已密集部署加快不良处置,多渠道疏通政策堵点。郭树清表示,今年将加大对不良贷款处置力度,全年预计银行业要处置3.4万亿元,去年同期为2.3万亿元。

银保监副主席梁涛表示,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.73万亿元,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;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1.54万亿元,同比增长15%。

按照全年3.4万亿的处置目标来看,第四季度,银行业要处置1.7万亿不良资产,是前三季度的总和,可见银行业的处置压力。

随着经济环境渐趋市场化、监管门槛有所放开及专业化人才的成长,不良资产处置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环,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系统化处置管理能力也越来越重要。通过重组、并购等多种方式,实现不良资产的价值修复或增值,令其发挥社会价值,才是未来不良资产处置的正确之道。